EN| PT

余盈

資深媒體人,有德筆出版創始人。曾任職於《城市畫報》、《葡萄酒》、《e行天下》和《新澳門導航》等多本生活旅遊雜誌,也擔任專業美食獎項評委。喜歡紙質的一切,希望將澳門出版帶出澳門,同時把優秀出版物和作者引進澳門。

城市塑造人 還是人塑造城市?

2024年07月 | 第五十七期

現今,傳統雜誌行業愈發式微,而着重有趣主題的《MOOK》卻是生生不息,其文章視覺新奇,引得讀者心甘情願為之買單。這次我想談的不單一本雜誌,更是一門傳統雜誌流行的轉型學:從團隊中催生出新形態的工作室並認真孵化,誕生一個以原雜誌生態為框架,卻掙脫傳統桎梏的多元平台。


說的正是上海知名雜誌《第一財經》在2016年創立的IP「未來預想圖」團隊,這個原本以日本東京為基地的工作室,今年正式把觸角伸向內地各大「網紅」城市。20241月,工作室推出城市系列MOOK的第一本書《重新發現景德鎮》,同是講旅遊講文化,卻與一般旅遊類指南書有天淵之別,它依然遵循《第一財經》慣用的商業視覺,努力探測城市,透過年輕人遷移到新城市去創立新品牌,並把之商業化的進程,全面解析一個「網紅」城市鮮活生命力的來源。

 

我很喜歡這樣的敘事手法,從大量感性詩意描繪城市的著作中跳出,再翻閱此書,自能感受理性思考的力量。「未來預想圖」在為這個系列選擇城市時的考量也非常值得參考:

1. 這城市要有自己「之所以發展成這樣」的文化脈絡;

2. 居民認識自己城市的與眾不同,並抱着自豪感;

3. 這座城市確實具備獨特的品牌形象。


綜合以上三點,不難發現為甚麼首站定點景德鎮。要用一個城市的名字去代替一個行業,甚至是商業跑道,景德鎮是當之無愧。更何況千百年來,依舊有前赴後繼的年輕人夢想前往此處,靠一門「瓷」藝去開拓事業新藍圖,這種自帶引力的傳承,本身就很值得考究。


01_edited.jpg

《重新發現景德鎮》展示了一個歷史、藝術、自然和商業磨合共生的景德鎮。

余盈:配圖2.jpg

《重新發現景德鎮》展示了一個歷史、藝術、自然和商業磨合共生的景德鎮。


主編趙慧長居日本,之前的MOOK多是圍繞日本生活和日系品牌的經營哲學製作,這次則選擇景德鎮,想必也有她個人對匠人精神偏愛的成分。編輯團隊駐留景德鎮兩個多月探尋答案,讀者也可以透過書本去瞭解,或借鑒這個城市如何靠一門老手藝去適應當今社會急速發展的節奏。和社交平台關注網紅城市往往只停留在「氛圍感」景點打卡不同,書本尋找多位景德鎮人為讀者引路,有的是長期觀察景德鎮變化的當地人,亦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景漂」創業者,種種原因他們都來到了景德鎮,並把自己的生活和事業融入其中。

 

其中,景德鎮兩位年輕人喜愛的文創IP,一個是樂天陶瓷市集主理人「大牛哥」的故事,另一個是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策展人陳曦雨在景德鎮的項目「藝術在浮梁」,其主理人更隨編輯團隊的書本首發做了與讀者深入交流的圓桌討論,成為探討城市應如何借助這批年輕人的「創想力」去支撐的有效溝通渠道,可以讓外界更瞭解一座城市的價值,以及如何快速融入商業環境,並且加入重塑城市形象的過程。

 

是城市塑造了城市裡的人,還是城市裡的人塑造着城市?一本書不足以給出完整答案,卻給予我們很多關於文創如何重塑城市的異想空間。這樣深度發掘城市的MOOK,不失為有志發展文創事業的朋友一個優質啓航閱讀夥伴,讓我們更瞭解一座陌生的網紅城市,同時也瞭解到自己可以在這個城市內做甚麼。


余盈:配圖3.jpg

「藝術在浮梁」是大地藝術節在景德鎮近年一個很成功的藝術文化節延伸項目,書本對幕後團隊做了深入訪談,從商業角度分析了如何透過一個知名的藝術IP去盤活一座城市。(由浮梁藝術節提供)


余盈:配圖4.jpg

「藝術在浮梁」是大地藝術節在景德鎮近年一個很成功的藝術文化節延伸項目,書本對幕後團隊做了深入訪談,從商業角度分析了如何透過一個知名的藝術IP去盤活一座城市。(由浮梁藝術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