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長澳門人。過去十年至今,以策展人及製作人身分,策劃表演、視覺藝術及音樂項目,包括從本土文化出發的藝術項目。亦與大型企業、政府合作的地標性國際級藝術家項目。
「埋欄文化」在過去多年舉辦大大小小以「人.社區.創意.生活」為主軸的藝文項目,在今年其中一個主打項目以探討「社會參與藝術實踐」作為出發點,由林小雯和我擔任聯合策展人。項目邀請到香港城市研究者、藝術家黃宇軒發起《幾條街的可能》展覽,並系列延伸社群交流活動、講座和工作坊;以及邀請中港澳藝文從業人士,參與《在地連結》社會參與藝術實踐論壇。活動在本年5月25日至6月16日進行。
是次展覽的藝術家黃宇軒,近年出版《城市散步學》和《香港散步學》兩本書,他創辦《懷疑人生就去散步》YouTube頻道,近年在社交平台相當活躍,平台擁有數萬粉絲,同時透過發起和參與到涉獵不同面向的項目,連通城市觀察的學術和通俗之門。這次展覽在連勝街47號邊度有書一樓舉行,現場展出黃宇軒在澳門駐留後的系列創作。在創作過程中,他以「邊度有書」為中心,圍着周邊幾條街道散步,「窮盡」一切的想法觀察所有,直到在街道上無法再發現更多有感覺的畫面和情節為止。其間大概拍攝了900張相片,其中選出約180個觀察或發現,化成以圖像及介乎於詩文與虛構寫作之間的文字呈現,句子間不乏幽默和生活感。
《幾條街的可能》展出黃宇軒對街道的觀察
是次展覽的主體除了是創作和展品,更是帶動人們以有趣的方式重啟觀看澳門的動力。展場裡放着很多小卡片,讓觀眾以自己的解讀重新詮釋牆上的一街一角,亦鼓勵大家用藝術家提出的方式去觀察在城市裡的發現,上載予更多人分享。在展覽延伸的講座和工作坊中,藝術家與觀眾聚在一起,分享城市觀察的經驗;一起走進街巷散步,發掘和想像藏在城市日常裡的小細節。
每個作品都充滿生活感
展品讓觀眾以自己的解讀方式,重新觀察城市裡的角落。
在論壇部分,以「在地連結」為題,講者包括林小雯和我兩位策展人、造船工藝文化協會會長談駿業及理事長黃玉君,以及社區藝術工作者歐陽佩珊、夢劇社理事長陳嘉宜、澳門戲劇教育學會會長古英元、藝術家黃宇軒、香港西貢海藝術節策展人張國麟、廣州美術學院新美術館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陸思培,並由本地藝術工作者羅德慧主持。透過各自分享實踐經驗、工作方法、觀察或研究,集思廣益,促進交流。
是次項目除了讓大家在日復日生活中重新啟動觀察城市的慾望,讓幽默和詩意的想像融入到日常街道散步之中,同時就我而言,最難能可貴的亦是在過程之中,與觀眾的互動交流,以及各地的藝文工作者在默默做着各自的項目後,能聚在一起交換想法的機會。
在「在地連結」論壇,講者與觀眾互相交換想法,是活動最難能可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