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電影製作中的角色,不僅是設計場景、人物外表特徵、營造畫面色彩氛圍,更在啟發導演創作靈感、激勵演員入戲等等,所說的正是美術指導。「有人說美術指導是電影的一束鮮花,給予電影色彩,也賦予其生命。」雷楚雄如是道。
雷楚雄是香港資深的電影美術指導,自1980年代起涉足電影領域,至今已參與製作逾百部電影,更憑藉《千機變》及《風再起時》分別榮獲第23屆及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殊榮。最近,他應邀擔任由澳門文化局舉辦的「電影美術培訓計劃」導師,致力提升澳門學員在電影美術領域的專業知識。
文化局首辦「電影美術培訓計劃」,經面試甄選,錄取了40名學員參與計劃。
將文字轉化為現實
提到這門專業,他深信「美只是眾多選擇之一,關鍵在於將文字顯化成現實。有時候我們也要營造醜陋、壞的(氛圍)。」重要的是與劇本主題相契合,而非僅追求強烈的風格呈現。「美術指導猶如一位畫家,一開始(筆下)是色彩繽紛,漸漸修煉後學會簡約,因為(電影)美術的本質是要精準。」
除了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雷楚雄指出,一位優秀的美術指導也需要具有執行力,能夠協調及推動導演和劇組其他成員去將理念轉化為現實。在實際操作中,他提到每位美術指導都有獨特的工作習慣,以自身為例,接到劇本後會先深入理解並構思劇中的世界,然後準備相應的資料和圖片,再與導演進行深入討論。
他形容與導演的討論過程猶如「跳恰恰」,時而接受導演的建議,時而提出自己的見解。「我們肩負着幫助導演打開想像世界的責任,讓他們有更多選擇。」他強調導演是一部電影的核心,「就如同太陽一般,其他人都圍繞着他們轉動。」
雷楚雄提到電影行業發展需要時間,但重要的是過程中有人才參與。
多觀察多進修
在電影製作之外,作為香港電影美術學會副會長,雷楚雄也致力於推動電影美術的教育、推廣與傳承。除了在香港開班授課,他最近亦來澳擔任「電影美術培訓計劃」導師。該課程由澳門文化局及永利澳門有限公司主辦,於7月至9月期間每個周末舉行,提供逾60小時的專業指導,以增進學員電影美術的基礎知識及應用。課程期間,雷楚雄亦邀請了多位知名的香港影視從業人員作客席講師,包括服裝指導劉天蘭及《臨時劫案》導演麥啟光等,與學員分享其實踐經驗。
談到這次來澳授課,雷楚雄表示,40位澳門學員都有較高的學歷及影像製作的經驗,他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及發問,構成良好的互動氛圍。「有些甚至是編劇及導演,所以上課期間,我不停地安排小組活動,讓他們互相熟悉,未來他們在澳門進行製作時也知道找哪些人幫忙。」
雷楚雄邀請了服裝指導劉天蘭作客席講師,向學員傳授實踐經驗。
香港電影發展亦與澳門有一定淵源,雷楚雄提到澳門的悠閒小城形象一直吸引到不少香港電影取景拍攝,而眼見澳門電影行業近年起步發展,他觀察到一種早期香港電影的青春洋溢氛圍,像導演陳雅莉的《那一年,我17》和花天亮的《追逐白雲的少女》。
配合近年澳門政府支持電影業發展,推出了不少電影拍攝及製作資助和支援計劃,他續稱,「所以我跟(澳門)學員說,你們未來會有發展機會,但要一步步去做……電影行業的成熟需要時間,但關鍵在於要有參與者,這樣才可以逐步推動電影(行業)發展。」
面對學員和年輕的美術指導,雷楚雄時常提醒他們要多觀察生活周遭,因為藝術源於生活,也建議他們恆常記錄自己感興趣的圖像以供日後參考。另一個重點是要不斷自我提升,他不諱言每月花費不少錢購買各類書籍。「我很喜歡電影美術這個職業,因為我們要不停地進修、不停地吸納知識,而每部電影都會帶你去一個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