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張少鵬

專職大學學術研究工作,工餘藝術評論。德國埃爾福特大學維利‧勃蘭特公共政策學院碩士,前德國埃爾福特愛樂室內樂團單簧管演奏員。欣賞古典音樂,亦為菜農中學管樂團指揮,透過實踐了解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係。雖學無止境,仍喜愛閱讀。


藝術為「仁」

2015年09月 | 第九期

01_張少鵬_01.jpg

圖/Lo Man Chi


月前,筆者在文化中心指揮一所本澳中學管樂團參與澳門管樂藝術節的演出。為了是次演出,筆者與學生們進行了多場排練,當中有不少令人沮喪的時候,因為古典音樂藝術的概念並不容易理解。高興的是,在密集的排練之下,筆者感到學生們從疑惑直至能夠稍為了解,那怕只是一步之遙亦已具重大意義。由此,對於藝術教育作為人類精神文明追求,產生了兩個概念,就是藝術教育普及化及對人類的貢獻。


藝術教育權利的普及,可見於現時澳門學校的樂團文化。遺憾的是,藝術教育面臨的挑戰在於急速的社會發展節奏,速食文化的吸收模式影響下,新一代在接收訊息以片段化、主題性作為了解事物的方式。簡而言之,內涵對比外貌來得薄弱,這亦同時反映在音樂的發展過程。淺白易懂的音樂,追求者眾;抽象藝術(如古典音樂)願意花費時間了解者便顯得稀少。在澳門推行藝術教育普及化最重要的地方始終離不開校園,主要在於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學校的時候具有更大的自由及選擇權利,不受過多的因素所影響。同時,在學校資源集中,學生能夠選擇其個人的興趣,校園中的學生只需要專注學習。不需過分受到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所影響,獲得的是自由與平等的學習機會。而且,學生在校園中培養的興趣,在離開校園的時候亦會伴隨或影響其往後的際遇。


學習古典音樂在過往歷史來看,只有社會上層才擁有機會。但在音樂的發展及通俗化的過程,音樂不再由特權人士享有,學習的機會成為了人類的普遍權利。遺憾的是,即使到現在,學習古典音樂對普通家庭來說並非必需,而且很多時候淪為奢侈品。在此,學校提供的免費音樂課程誘使了有意願學習但缺乏經濟背景的人士。但是,即使經濟因素可以剔除,學習當中家人的支持仍佔很大因素。比如,當學生在家練習的時候家人給予負面態度,亦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本身並沒有意義,產生音樂只會對他人帶來負累的錯誤想法。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學習古典音樂的確能活躍思維,提高創意。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阿德里安‧洛芙(Adrian North)在2008年一項對36,000名音樂愛好者作出的研究顯示,對比聆聽流行音樂,聆聽古典音樂者的創意能力更高。而且,其性格更自在沉實。英國諾桑比亞大學亦進行了有關古典音樂與個人記憶力及注意力之間關係的實驗。在控制組及實驗組進行比對下,明顯可見聆聽古典音樂者具有更高的記憶力及工作效率。


在澳門多間學校推行管樂團音樂藝術教育計劃的同時,學校的支持是不可或缺。高興的是,看見老師們盡其責任為學生們提供協助,不分是否自身學校的學生。在此,筆者感到音樂的確能夠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和諧,達至謂之「視人如親,厚以待之」的至仁境界,由此可以看出,藝術教育的本義亦是人類修心養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