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何家政

拍板視覺藝術團監事長,《堂口故事1》參與導演之一,亦參與策劃《堂口故事2──愛情在城》及《堂口故事3──心亂疑城》。其中《堂口故事2》獲得葡萄牙AVANCA國際電影節國際長片特別表揚獎,並獲邀參與日本東京及大阪之影展。


電影教育的理想地圖

2016年08月 | 第十六期

02_何家政_01.jpg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在電影行業各個環節工作人員的訓練(生產力),到大眾對電影/影像的析讀能力(鑑賞力),兩者都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成長。一部電影由構思之初到大眾購票(消費)之間所經歷的時間可以是二至三年,慢則三至五年,而一部成功電影的背後,更往往牽涉到一個國家或地區整體電影教育到產業的發展,一部電影最理想的歷程可以分為:構思、籌備、拍攝、後製、公映、影評回饋、參加影展或競賽、到最後能對社會產生廣泛回響,如果能夠史上留名更是錦上添花。而一個國家或地區最理想的電影教育狀態可以分為:一、中小學階段的電影通識課程;二、學士階段的電影專業知識與人文通識課程;三、碩/博士階段的電影創作實踐、電影理論研究、電影商業的管理、行銷及發行。


第一點,媒體(包括電影、電視、網路等)已經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並成為當代文化的一個基本層面,影像是再現新聞、政治、話題與歷史事件的重要工具,透過活靈活現的畫面,重新定義了我們文化的價值,在這個到處充滿音像媒體的社會裡,學著如何去解讀、批判、審視影像媒體,甚至去學習如何利用影像來表達自我,這已經成為現代公民的基本要求,亦有助於提升日後的電影鑑賞力。


第二點,要學習如何製作電影或要了解整個電影行業的結構,其實好簡單,只需到電影公司工作數年就會一目了然,那為何要讀大學的電影科系呢?因為大學的角色不是、也不應該只是「職業培訓學校」,只訓練學生去接受業界舊有的工作流程、系統與電影形式是不會有進步的,大學是要刺激學生原創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開創各種可能性,以便在未來能帶給電影業界創新力量。尤其在人文修養的栽培上,具備哲學、歷史、藝術、文學及社會科學等學術素養,即使未來不從事電影工作,至少成為一個文化人。


第三,到了碩士/博士階段可分為三個方向:


電影創作方向:專門針對電影不同環節的工作流程進行創新和實踐,例如北京電影學院就分別有劇本創作方向、導演創作方向、表演創作與理論、音樂創作等碩士課程。


理論研究方向:電影理論的研究有助於把當今電影放進一個更龐大的電影體系與歷史中檢視,對當今電影進行有系統的梳理與評價,為電影創作者帶來另一層面的創新思維、影響到大眾對電影的觀感與評價、為某一電影或導演得以在影史上確立出自己的位置。


電影管理方向:當今的電影產銷過程和相關的法律處理相當複雜,已經可以單獨成為一門專業來看待,當中涉及到搜集資金、融資貸款、授信、版權洽談分配、知識產權法、勞工法、保險、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等,由此需要進行大量的合約擬定。因此,當今的電影管理者需要具備法律基礎、商業管理、跨國行銷企劃及院線發行等專業能力。


一位電影導演能夠站在頒獎台上獲得肯定與榮耀,這代表了該導演背後以十年為單位的電影專業教育、人文修養、以及充沛的電影產銷環境創新能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