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袁紹珊

北京大學中文系及藝術系(影視編導)雙學士、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及亞太研究雙碩士,研究方向為文學及電影。獲「美國亨利.魯斯基金會華語詩歌獎」等多個獎項,曾任美國佛蒙特創作中心駐村詩人,應邀出席葡萄牙等多個國際詩歌節,擔任澳門首部原創室內歌劇《香山夢梅》作詞人。在兩岸暨港澳地區出版過多部詩集。長期從事學術及出版工作,並為台港澳多家媒體撰寫專欄。


用手去感受,手上便有答案

2019年04月 | 第三十二期

每次到訪「手工藝之國」日本,都忍不住扛回一堆工藝品。前陣子到九州旅行,除了「有田燒」、「博多織」、「羽子板」、長崎紙鳶,還被柳宗理的廚具所俘虜。南部鐵器淺鍋、樺木湯匙和奶油刀⋯⋯好用得讓人眼泛淚光。


厭倦機械化大量生產的粗製濫造,加上對全球化的抵制和本土主義的興起,手工藝近年重新被重視。日本的工匠精神享譽全球,設計以人性化、貼心、實用著稱。作為日本工業設計巨匠,柳宗理擅長將民間工藝的温暖融入冰冷的工業設計,手感、品質與機能性兼備,經典產品如「蝴蝶椅」、不鏽鋼餐具等長銷不衰。柳氏認為「真正的設計是與潮流抗衡」,他在《柳宗理隨筆》一書中對民藝、「無名設計」(Anonymous Design)等的美學思考,以及對當代工業設計中鼓勵汰舊換新、造型華而不實的批判,亦相當發人深省。

 

器物設計與圖書巿場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比我們想像中走得要近。日本設計師的理論專著,近年備受華文圖書讀者追捧,除了深入淺出的設計方法論(以原研哉為代表),也多了對匠人和傳統工藝的關注,如柳宗理的父親、日本民藝運動領軍人物柳宗悅的《日本民藝之旅》和《工藝之道:日本百年生活美學之濫觴》,以及鹽野米松的《留住手藝》等,透過系統的實地考察和文字梳理,強調庶民日常生活用具的美感與價值,為一向被視為粗糙鄙俗、形而下的「器」正名平反。

 

IMG_0811.JPG


近年圖書巿場疲弱,書店販售的重點早已不是圖書,而是生活美學。網路書店的競爭之下,大型實體書店已無法單靠「店員選書」服務和折扣優惠作招徠,而是要花時間去「教育」、培養顧客的生活品味。台灣的誠品書店深明此道,咖啡區不過次要,文創及生活用品區的空間比例卻愈來愈大,高級生活雜貨、進口文具琳琅滿目,甚至設有木刻、玻璃吹製等入門工作坊。九州小鄉武雄巿,也是靠着一間主打生活美學的複合式圖書館起死回生。武雄圖書館温馨柔和的建築設計,加上蔦屋書店、特色工藝品販售區和星巴克的加持,創下一年過百萬人次造訪的觀光奇蹟。我到訪當天下着傾盆大雨,圖書館每個角落卻坐滿了沉醉在書海的人,全都一臉愜意。

 

文青不一定都愛看書愛喝咖啡,中看不中用的文創商品,也不見得人人受落。一旦創意變成實用的生活器具,加上貨真價實的在地工藝,卻往往所向披靡。熱爆朋友圈的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特展」,在字字泣血的《祭侄文稿》中抽出「愛」和「心」二字拿來做醬油碟,比厚重的展覽圖冊,更吸引文青瘋搶。

 

柳宗悅在《民藝四十年》一書中,提倡工藝之美就是實用之美:「不具備正直的德性,就不可能成為理想之器。工藝使雜器摘掉了所有的假面,因為所面臨的是用的世界。」他的長子柳宗理把「用之美」的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主張「用手去感受,手上便有答案」。我每次握着他家的不鏽鋼片手鍋,幸福感油然而生,仿佛有人輕輕耳語:「所有生活的艱難我都懂。它存在的目的就是替你解決問題,為你所用。」嘩眾取寵、搏君一笑的所謂創意產品,在鼓吹「斷捨離」的當下行之不遠;只有重視「用之美」的創意,方能感動人心,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