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文創,總得把產業與產值掛鈎。根據澳門國際書號標準中心的統計,2019年澳門出版的圖書達633本。撇除了政府部門與公共機構、學校等的恆常出版物,不少社團、個人都樂意以出書來推廣、記錄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到底出版是否真的那麼容易?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在市民大眾對本地出版認識不深的時候,在澳門出書,如何才能成為產業?今期「文創焦點」,從內容產製到發行、銷售與推廣,帶你看看澳門的出版社與獨立出版者的經營實況。
資助的額度,決定了出版社的規模 ——訪澳門人出版社與文化公所
澳門人出版社:以出版服務維持營運成本
談起澳門出版,總會有人冒出一句:「乜澳門都有人出書㗎咩?」實情是,澳門有不少默默地在沒有完整、成熟的出版產業鏈下守着的人。2016年成立的「澳門人出版社」,創辦人之一張燕青,正是以「為本地作家出書」為目標,開創了這家開宗名義以澳門為本的出版社。
張燕青在讀書時代,就已經懷着要出澳門書的夢想,更會跟身邊喜愛寫作的朋友誇下海口,說將來會為他們出書。這個夢想早年就埋芽在心裡,在開花結果之際,也是面臨現實考驗的時候。在澳門,出書要謀利聽來是天方夜譚,她在經營上也不得不為公司多想不同出路,包括接廣告或活動的平面設計、為社團或機構提供特刊和雜誌等出版服務,以維持公司收入。公司沒法申請資助,而文產基金的「出版綜合服務平台專項資助計劃」,只得一個資助名額。她認為名額可以開放多一些,也不只是偏向文史及藝術類書籍,而是可以接受更多元化的內容申請。「多給機會予小型出版社,將額度降低,例如每年出10本、20本,這樣市場就會更活一點。」
張燕青自小已有一個出書夢,決定開創一家以出版澳門作家的作品為目標的出版社。 圖/施援程
出版社成立至今,出版的書籍種類繁多,從小說、散文、漫畫、繪本到中國文學都有,最為人熟知的一本,當數描繪青洲山自然環境的童書《青洲山寶藏》。她坦言,為澳門作者出書,賣到200本就已經相當不俗,而最「好賣」的場所,絕對是一年三度的書市嘉年華。「曾為出書作家舉辦新書發佈,但效益很低,因為現場都會以送書為主,也不能有效地廣泛引起公眾注意。最好的成效是書展做分享會,因為那裡就是一個賣書的場地,不少人聽完分享就會直接在旁邊購書。」
《青洲山寶藏》是「澳門人出版」較具知名度的出版物,銷情也較好。 圖/施援程
除了資助,她認為政府在政策方面也能協助本地出版社發展。在現行的《出版法》下,出版條件十分寬鬆,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出版自己的刊物。她認為當局可對出版機構進行專業認證,這樣既可保障質量,也可令出版社持續有收入。另一方面,官方除了澳門國際標準書號中心有公佈每年出書數字外,並沒有其他關於澳門出版物更詳細及完整的記錄,如印量、售價等。她期望相關制度可成立,助大家更了解行業的實情,也有助小型出版社的營生。
不少人的閱讀習慣,近年都從紙本轉移到電子屏幕上,張燕青與團隊也於2017年,砸下十多萬建立網站「閱讀澳門」(www.readmacau.com),建立初期有數百名用戶,但要維持長期營運需一定資金,加上網站作者的質素參差,用戶便逐步流失。她正計劃進行網站改版,同時加強線上與線下的互動,希望為出版社帶來新的發展空間之餘,也可向着「推廣澳門作家」這個大目標繼續邁進。
澳門人出版有限公司
文化公所:兩年要出60種圖書的實力
除了小型的獨立出版社,本澳也有大量出版的例子。在2019年芸芸的出版業者名單中,不難發現「文化公所」的名字。文化公所是一間集出版、發行和推廣於一身的出版社,其在福榮里的地址,亦提供空間作藝文交流場所及書店銷售,可說是同時包攬了出版產業上游的內容產製,以及下游的銷售推廣。
事實上,文化公所亦具備了充足資源投放在這龐大的工作量中。出版社於2019年獲批文化產業基金「出版綜合服務平台專項資助計劃」澳門幣五百萬元的資助金額,需於兩年內出版60種書1,並需以澳門館方式參加四次分別在北京和廣州的書展,並要向業界提供製作支援服務。光是2019年,他們就已經出版27本書,也分別在北京及廣州的書展設立澳門館,推廣澳門作品。
文化公所大量出版以本地文化歷史為題的作品,單在2019年就出版了27本圖書。 圖/受訪者提供
文化公所總監趙香玲介紹,出版社最受歡迎的書籍,都是與澳門本地歷史文化、社會相關的圖書,例如在7月份的「書市嘉年華」上,銷量最高的是《澳門街說古今》,售出近百本;記述澳門街坊總會榮譽主席吳仕明一生的《八劫——吳仕明的故事》,於2019年首發當天,更售出近700本。而根據內地推廣的經驗,銷量較好的圖書也是與澳門歷史息息相關,如文化公所有份策劃的「澳門口述歷史叢書」,在內地的銷售量已超過兩萬本。
每年的書市嘉年華都是賣書的好機會,《澳門街說古今》就在現場售出近百本。 圖/受訪者提供
談到出版如何能在澳門營利,趙香玲認為先決條件是要有成熟的產業鏈,包括被認可的出版社、具有市場效益的圖書和廣大的銷售渠道。以澳門的情況,如果一印可以全部售出,扣除了人工、印刷等成本,要到加印才有可能談盈利。未來,他們將開拓電子書市場,期望以更貼近現代讀者生活習慣的方式推廣有價值的圖書。
文化公所總監趙香玲 圖/受訪者提供
文化公所
備註:
1包括澳門版、一書兩號版和電子書。資料來源:文化產業基金(www.fic.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