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主流以外的聲音——
另闢蹊徑的獨立音樂人

2023年05月 | 第五十二期
文/羅德慧

音樂世界,千變萬化,要讓別人聽見自己的創作,路徑也愈來愈多。澳門每年都有既定的頒獎禮,表揚值得被欣賞的流行樂曲,但在流行以外,仍有不少人在各自喜歡的範疇裡默默努力。他們要的回報,未必是響亮的名聲,也不見得是可以帶來多少名利與收入,倒是在現實環境中,珍視自己的喜好,並盡力讓更多人聽見,先成為那個投石問路的人,令後來者有先例可循,在市場空間狹窄的現實之中,找到自己的發揮空間。


音樂廠牌創辦人、獨立音樂創作人、聲音工作的從業者,儘管來自不同背景,但在澳門的此時此刻,他們都帶著一種信念:做自己想做的,總有一天有機會被看見。


pic link_02_cn.jpg pic link_03_cn.jpg


4daz-le Records:澳門獨立音樂發行的重要堡壘


4daz-le Records(科達思)是本地獨立音樂廠牌,2001年成立,至今已22個寒暑,見證澳門獨立音樂的發行歷史。創辦人Lobo,自己本來都是吉他手,是電子音樂樂隊Evade成員之一。剛開始接觸音樂時,他先玩搖滾音樂,後來,機緣巧合下當上了電台DJ,在海量的音樂包圍下,他對音樂的認知更加廣闊,音樂喜好亦從搖滾慢慢轉向至電子音樂與hip hop。他開始買一堆器材回家自行摸索,並組成了電子音樂樂隊Dr.。既然有了做歌的器材,創作了一堆作品,又自感音樂類型並非流行歌曲,不如就成立自己的音樂廠牌,既幫自己也幫身邊朋友作為一個發行音樂的平台,4daz-le Records因而誕生。「我當時都沒想太多,純粹希望做個記錄,將澳門的音樂送到其他地方,例如香港,都起碼讓別人知道澳門都有獨立音樂。」


02.jpg

4daz-le Records創辦人Lobo除了是吉他手,也是打碟DJ。  圖/受訪者提供


回憶起二十多年前首先製作唱片的過程,Lobo也笑稱十分類似翻版工廠:先去電腦舖找到質素較好的CD-R,再請人協助燒音樂入去,再自行貼上貼紙,便大功告成。他的首張唱片印製了二百至三百隻,已成絕版,而當時的發行也就是放在CD店寄賣,或者朋友間購買。直至第三隻唱片,Lobo正式在香港找CD廠壓印再推出,另外找澳門朋友做封面設計,廠牌的發展自此踏上了另一階段。


澳門獨立音樂的黃金時期


2009年,4daz-le Records為電音樂隊Evade出版首張專輯《EVADE EP》,樂隊的音樂風格有別於過往實驗性重的電子音樂,走較為甜美溫柔的路線,加上摻入了廣東話,對普羅大眾而言是較易「入口」的電子音樂類型,專輯廣獲香港、台灣、日本等多地的媒體介紹,也令Evade受邀前往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等地演出。Lobo形容是4daz-le Records其中一張最廣受歡迎的專輯。除了發行唱片,場地是另一個讓人聽到本地音樂的渠道,十多年前,LMA、牛房倉庫等都是曾經十分活躍的演出場地,是聽眾能現場聽到本地音樂人作品的園地,也讓本地樂隊有上佳的曝光機會。隨著這些場地演變為不同用途,能聽到本地音樂的渠道就變少,現場表演的場地逐漸移師至藝術花園或私人經營的場地裡去,而網上平台的興起,亦漸漸成了另一條接觸的路。


03.jpg

4daz-le Records為Evade出版的首張EP廣受歡迎,當年連遠在日本的唱片行都有推介。  圖/受訪者提供


從實體CD到串流平台


4daz-le Records除了會協助印製專輯外,還會透過台灣的中介商,將音樂在串流平台上架,推廣至網上音樂平台如Spotify,Apple Music,內地的QQ音樂等。從成立至今,4daz-le Records已經出版或協助發行了三十張專輯,當中有古典、爵士、電子、民族音樂等不同類型與風格,見證了澳門音樂的重要一頁,也看見澳門多元化的音樂創作成果。不過Lobo坦言,4daz-le Records走的是非商業路線,他希望能提供的,是音樂人能做到自己真正想創作的音樂,廠牌的角色則是協助發行推廣。


隨著時代演變,音樂發行的重點已不是專輯,而是通過不同渠道,提升音樂人的知名度,增加現場演出機會,再在其中銷售唱片或其他周邊商品以獲利。Lobo坦言,澳門現時並沒有持續有演出發生的livehouse,也沒有所謂「獨立音樂圈子」,都是各做各的,一年一度的HUSH!可能是唯一較為大型聽得見本地樂隊的場合,他看不到本地有太大的發展空間,唯有走出去,即使是最靠近的大灣區或香港,方有機會為音樂人累積到更大的知名度,令商業運作成為可能。


4daz-le Records:https://4daz-le.bandca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