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澳門時裝:前進大灣區之餘 也需走進本地人消費圈

2023年08月 | 第五十三期
文/羅德慧 圖/施援程、受訪者提供

pic link_01_cn.jpg pic link_03_cn.jpg 


pic link_04_cn.jpg


「時尚行業不只是時裝設計,不只有自己的品牌,行業中也會有其他崗位的人才。澳門這一行很小,但也不是那麼單一。」成立於2021年的澳門時裝設計行業協會,由一眾行業精英組成,理事長李雅璿(Akina)希望,外界對行業存在的美麗誤會可以打破,而協會的成立,也是希望眾人可以不必單打獨鬥,能集合力量,也能透過協會名義與外界接洽,令行業走得更遠。


協會成立超過兩年,多次組織業內人士一同參與不同交流活動,馬不停蹄參加了由香港主辦的「大灣區時尚巡迴展」,走訪了香港、廣州、深圳、橫琴、肇慶等,讓疫情期間不能出國的日子,也可以提升到本地設計的能見度,增加交流機會。另外,協會也輪番邀請了鄰近地區的行業精英來澳門分享,令本地時裝界更了解整體行業生態與最新發展。另一方面,協會也拜訪不同單位,表達業界的意見與真實面對的困難,尋求實際的解決方法,希望能真正做到團結業界的工作。


02a.jpg

Akina本身是設計師,這幾年身兼澳門時裝設計行業協會理事長的身份,希望組織業界一起走得更遠。(場地提供:法利布行)


澳門時裝的發展瓶頸


Akina本身都是設計師,曾以個人身份出席大大小小的時裝活動,及至現在成為協會一份子,組織業界一同參加,她有感內地不少展覽觀眾認為澳門設計有其獨特性,十分型格,也訝異於澳門有這類型的設計,願意日後有機會可多合作。然而,正是這份獨特性,反而令穿衣風格較為保守的本地人,不願購買用在日常穿著。相反,在Akina的工作經驗中卻接觸到有遊客想尋找本地設計品牌,但目前在澳門能較為集中找到本地品牌的地方不多,主要以板樟堂「澳品薈」及望德堂區的「澳門時尚廊」為主。她認為,澳門時裝可以向買手店方向思考,這也可以更配合到澳門時裝的特點。

 

澳門時裝儘管在設計中有其特色,但由於欠缺廠商作大量生產,製作成本高昂,整條生產鏈未能完善,更遑論與網購的大量生產同日而語。這是澳門時裝界一直面對的問題,在風光亮麗的背後,有很多實際的資源與推廣問題需要處理。特別在疫情之後,全球經濟狀況的轉變,內地製造業重心轉移,昔日會買到不少好料的廣州,材料都大幅減少,價格亦上漲不少,這些因素都令本地這種小而精的時裝製作方式難以負擔。Akina表示,在近年很多與大灣區的交流中,都有找到廠商願意批量生產,疫情後回復正常,澳門業界都會多走向內地,但不同版房的版師都有各自擅長的材質等,所以在合作上都需要時間互相磨合。

 

另一方面,要在澳門普及本地的品牌,Akina也提到,政府的角色除了可以在資源上幫助行業外,也可以在穿著上真正幫助業界。她提到香港Fashion Farm Foundation的「Friday Dress Hong Kong」計劃,認為有關方面可以借鏡,鼓勵大眾多穿本地設計師的精彩設計,身體力行支持原創之餘,更能讓更多澳門人得以看見本土設計力量,也能拉近普羅大眾覺得本地品牌時裝遙不可及的印象。


 02b.jpg

協會聯同會員一同參與「深圳原創時裝周AW2023」,讓本地設計力量發散到更多城市。(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