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來人往的議事亭前地漫步,只要留意一下周邊風景,不難發現位於羅結地巷的澳門八號(M8)。這間透著銀白色光線的建築,是近月剛開幕的商場,也是融入了商業元素的都市更新項目的新嘗試。「我們希望M8可以聯繫社區,引領這個社區的經濟,將人慢慢帶進來,將整個澳門的旅遊地圖進一步擴闊。」M8董事呂育敏如是說。
M8的前身是由居澳意大利建築師夏剛志設計建造的郵電廳職工宿舍,於1963年落成,其後空置多年,M8於2018年開始重建活化。由於M8位於世遺歷史城區的核心區,需遵守《文化遺產保護法》。文化局對M8重建計劃嚴格把關,M8進行了歷時六年的重建,於去年9月開始試營運。除了零售與餐飲品牌進駐,地庫有兩層預留作各類型文化藝術項目。
M8董事呂育敏,期望商場可成為城市的文化商業地標,既保留澳門歷史元素,也能招徠新的客人。
打造與社區相融合的建築
談到這個項目的建築特色及難度,本身是項目董事的呂育敏對這個過程瞭如指掌,亦有很深的感受。首先,由於該建築毗鄰民居與學校,難以使用一般的建築天秤,他們於是從全國搜羅特製的「鵝頭秤」來工作。而在建材上,建築團隊也花盡心思。為配合郵政局的水洗石外牆,M8的建築材料以水磨石、透光雲石與金屬為主,以做到互相呼應效果。而為了配合建築一面迎向熱鬧的噴水池、另一面指向莊嚴的主教座堂的獨特地理位置,團隊在建築外牆採用內凹曲面設計,讓路人從一面看過去,可望到透光雲石,另一方向看過來則望到水磨石,藉著建築材質引導途人視線,見到不一樣的城市風景。團體這些建築心思與努力都沒有白費,M8在建築上獲得業界高度肯定,包括2023年亞洲不動產獎、2024美國TITAN地產大獎、2024年澳門建築大獎等多個項目的首獎,其外牆由於是世界最大曲面熱熔複合石材玻璃,創造了健力士世界紀錄,更獲親臨的驗證官指出「這是科技與製造的極限挑戰!」可見工藝非凡。
除了在建築結構上備受肯定外,M8亦在商場內部保留了多處與舊宿舍一脈相承的建築元素,作為文化傳承的平台。例如從前居住於此的職工們使用的舊式洗衣池,M8進行修復並活化為新建築的洗手台;又參考了舊宿舍內中庭曾有的一棵大樹及旋轉樓梯,在新建築中通過活化設計,保留了這些元素。其他如天花、露台的欄杆等,都融入了舊建築的元素,與昔日建築一一連繫上。
商場內部仍保存著前宿舍的元素,包括這個原為職工使用的洗衣台亦完整保留,轉化成今天的洗手台。
期許為本地藝術界提供空間
「文化是無價的,你很難去用一個價值去講它值多少錢,但它的確存在在這裡。」M8以文化商業地標為定位,由於所在地被一眾世遺景點圍繞,因此在設計階段,團隊已決定建築必須與周遭的環境融合。他們邀請歐華爾顧問有限公司合作,主建築師林天祥在澳門土生土長,設計過北京三里屯、成都太古里等作品,擅長於古蹟中開展新建築,最終共同建成新舊融合、中西結合的M8。直到現在,商場已投入營運,他們也期待在條件許可下,為澳門文化界提供多一點支持。「文化是很豐富的,可以存續很久,但是如果單單只有文化,它的生命力有限。我因為做了這個商場,和很多藝術團體接觸之後,他們沒有資源,如果沒有人去支持,其實文化是很難去推廣、傳承下去。我們既有商業的氛圍,但是我又可以開放一些空間給年輕人,去讓他們展示的平台。」呂育敏說。
呂育敏亦指出,當今的旅遊路線要不就傾向各大休企的高消費式路線,或以世遺景點串連的文化旅遊路線,她期望M8可從中走出第三條路,既有消費選擇,亦有社區文化的內涵,可以豐富澳門的旅遊資源,能成為市民遊客第三種選擇。
M8 澳門八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