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鄺華歡

獨立策展及製作人,從事藝術推廣工作及推動跨界藝術創作。鄺氏自1998年開始於澳門政府機構從事文化推廣工作,曾策劃表演藝術節、電影節及其他節慶活動等節目。2009年起以獨立製作人身份策劃多項跨國的藝術交流活動。


作品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成長

2015年11月 | 第十一期

02_鄺華歡_01.jpg

《墓所事事》台南演出  圖/lee.jodie-WeiChuan


在澳門,劇團大多數會按年度計劃或單項申請模式去規劃每年的項目,一般認為新製作可獲得的資助較多,當然亦因為大部分藝團為業餘性質,參與者能夠參與製作的時間較短,當有機會製作一個演出時,都會希望作新嘗試。


港澳藝團均是每年多個新製作,在香港能演出場次較多或能重演多次的作品,主要為大眾口味的作品,在澳門鮮有一個作品能演多次。自2009年投身獨立製作開始,我一直希望可以製作一個不斷演下去的作品,但澳門沒有這條件,唯有去尋找合適的觀眾,而非只為取悅眼前的觀眾。對我來說,最大的改變是不再為某某演出檔期而製作。澳門的演出場地非常少,往往都先要找到場地後再構思作品,但我認為作品本身更重要,因此,過去數年與藝術家更多是討論創作的方向,不會單純為了製作而製作。過去六年,我只製作了四個作品,包括《玩.風景》、《城市中的露水》、《游移的家鄉》及《墓所事事》,每個作品需要兩年時間去構思及製作。


四個作品都是中小型製作,演員由二至四人不等,佈景及道具均以可巡演性的方式設計,不花費在佈景等大型製作上,目的是控制成本,並將資源集中在人員身上,讓參與創作及製作的成員能在一段時間內全職參與。同時給予充足的創作時間,讓創作人更自由地發揮。


下一步就是透過不斷的演出,讓各個崗位的參與者有機會提升技巧。所以,對我來說,沒有「重演」,也沒有所謂的「Long Run」,只有「預演」及「首演」的概念,只要能做一個好作品,到哪裡演出也必定有喜歡你作品的觀眾。2009年至今,我們超過90%的演出在海外,《玩.風景》、《城市中的露水》及《墓所事事》均已演出超過50場。


去年以《玩.風景》、《墓所事事》及《格子爬格子》三個不同風格節目參與愛丁堡藝穗節,獲得多個五星評價。《墓所事事》被英國劇場指南評為去年藝穗節必看演出,而《玩.風景》更獲提名「亞洲藝術大獎」,這給予我們很大的鼓勵,澳門作品並不再是業餘製作。


昨天,《墓所事事》正於波爾圖進行第52場演出,當中兩名樂手楊光奇及洪逸宇都在同一個作品演出了52場,楊光奇是澳門土生土長的年青樂手,能在短短兩年半內演出同一個作品52場,是非常難得的磨練機會。在今年的演出,已看到他的成長,除了技巧外,更重要的是演出心理的成長。


現時澳門面對最大的問題是「過度製作」,受資助模式的影響,藝團都不斷製作新節目,演出一兩場就完,沒有給予作品及創作人成長的時間。若是希望發展文化產業,就應該給予時間讓創作及製作人員提升作品,同時創作人應重新思考創作的目的及製作的方式,縮減製作量,提升演出量,給予自己更多的空間去完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