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林逸欣

畢業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現為文字工作者,旅居英倫地區。曾參與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的中國繪畫展覽籌辦。亦擔任倫敦佳士得藝術學院的中國藝術課程講師,並為數家華文藝術雜誌之海外特約撰述。


百工職人大匯聚:倫敦的工藝與設計博覽會

2016年08月 | 第十六期

03_林逸欣_01.jpg


作為藝術界中的明星城市,倫敦一向是藝文愛好者的心儀對象。但是就工藝和設計來說,倫敦也是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據點。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英國曾展開一場「美術工藝運動」(Arts & Crafts Movement),深刻影響日後的美學發展。當時的關鍵推手包括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和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等人,他們拒絕工業化的機械製造,強調恢復手工藝的設計傳統,致力讓平民百姓的生活周遭得以隨處可見藝術存在。日前在五月時節的倫敦城內,即有兩場大型博覽盛會:倫敦工藝週(London Craft Week)和克拉肯威爾設計週(Clerkenwell Design Week)相繼登場,且讓我們一探究竟。


倫敦工藝週


延續去年的首戰成功,倫敦工藝週的主辦單位今年再度擴大規模,以橫跨市中心的多個場地,並舉辦超過130場的活動來吸引各界觀眾。其中參與的知名工藝職人有Julian Stair和Kate Malone;工作室則有Vanguard與Cockpit Arts;以及V&A博物館和皇家美術學院等藝術機構共襄盛舉。另外不少市面上的商業名牌如CHANEL與LOEWE,也都熱烈加入這次的展示行列。由此可見,透過工藝週的平台建立與企劃籌組,其連結起個人單位、公家組織和商務業者,共同替工藝市場打開一扇門窗,讓彼此能夠互通有無,培養起多方的交流管道。更重要的是,能夠藉此招攬更多的民眾介入參加。


為了減少交通往來時間,本次活動手冊是以地域位置為區分,以便讓民眾得以盡情順利參觀。活動形式包括展覽陳列、演講座談、導覽介紹和舉辦工作坊等等,不局限於單一的枯燥展示。另外工藝內容更是五花八門,不僅有一般傳統常見的陶瓷、金工、紡織、皮件和木作,更有剪紙、裁縫、印刷、香料和樂器製作等特殊的技藝項目,具體展現當代百工職人的多元風貌。誠如本屆活動主席Guy Salter所指出般,倫敦向來就是全球流行和設計風向的重要指標,現在有了工藝週的加入,勢必能把更多精彩的想像、創意、熱情和技藝融匯一起,藉以製作出最好的物品而呈現於世人眼前。


克拉肯威爾設計週


相較於倫敦工藝週的活動場所遍佈城內,克拉肯威爾設計週的參與廠商則聚焦於城東地區。透過緊密的展示場地,讓觀眾更容易一網打盡。成立超過八年之久的設計週,多年來在主辦單位的辛苦籌劃與積極宣傳之下,已成為英國首屈一指的獨立設計展會,並在2012年獲選為英國Event Awards的「Best Festival」和「Best Cultural Event」兩項大獎。以剛結束的今年展會為例,便有超過300家業者和35,000名觀眾參與。此舉不僅把東倫敦曾經充斥的廢棄工廠和老舊店面,改換成新穎時髦的消費場所,更集結了工藝和設計等店家的進駐,徹底轉變當地的區域地貌與生活型態。


本活動的主旨內容以設計產物為重,其中包括影音、傢俱、布料、地板和燈光等,皆與室內裝潢關係密切。另外為了配合展區內的建築環境和空間利用,各家廠商也絞盡腦汁,重新營造出多重繽紛新奇、令人嘆為觀止的裝置陳列。在設計週內,觀眾不但可以搶先看見來自世界各地知名品牌的最新產品,更可以第一手接觸到當前新銳設計師的傑出創意。透過設計週的舉辦陳設,專業人士亦得以相互交流,成為文創發展的重要基地,以探索設計產業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