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林小雯

生於澳門、現居紐約,從事獨立策展、寫作及藝術教育工作。2019年擔任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澳門展區策展人,並曾任職於紐約市文化局、美國華人博物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等機構。北京大學中文及藝術學雙學士,紐約大學藝術行政碩士。

Shall we talk?商業與藝術在澳門

2017年02月 | 第十九期

06_林小雯_01.jpg

本澳藝術家楊文彬作品被何超盈女士收藏  圖/楊文彬


曾幾何時,本澳商業與藝術之間的界線可謂涇渭分明,文化藝術活動基本上由政府舉辦或資助,鮮少獲得商界支持;然而,去年(2016年)以博企為首的商界人士卻積極籌辦了若干項大型的文化藝術活動,先有賭王千金何超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舉辦了兩屆澳門酒店藝術博覽會和首屆澳門畢業設計作品聯展,再有本地博彩大亨周焯華在年底推動了首屆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的舉辦,由國際知名影展策展人馬可.穆勒(Marco Müller)擔任總監,不單令本地藝文界引頸以待,甚至在海外亦引起一定關注。


從社交媒體的討論來看,本地藝文界對上述項目似乎都有相當大的關注,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項目確實有助為他們搭建商業及國際交流平台,比如藝術家能在酒店藝術博覽中售出作品及獲得媒體曝光機會;穆勒最終雖然與籌委會出現意見分歧而辭任職務,但言談間仍相當讚賞本澳新生代電影人的潛力,可見項目能促成本地影視行業與國際間的交流。不過影展開幕後,業內爭議頗大,指雖有優秀電影放映及國際影人出席,觀眾席卻空空如也,反映項目之專業性仍有待提升。


專業性以及本地參與的重視,是這些項目能否取得業內認同的關鍵。商業與藝術的結合在澳門將成大勢所趨或只是曇花一現?頗值得我們持續觀察。觀乎國際社會,企業及個人一直是文化藝術行業的重要贊助者,而美國可以說是此方面發展最為成熟的國家之一,商業及私人贊助金額佔非牟利藝文機構經費來源的三成(是官方資助金額比例的五倍)。從功利的角度看,企業及私人贊助文化藝術活動背後確實存在許多利己的目的,例如稅務減免,自身形象和社會地位的提升。但同樣值得思考的是,倘若商業支持藝術發展的好處真的是如此顯然易見,為何今天我們還需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推動商界支持藝術發展?人們之所以會對文化藝術項目作出支持,或許還需要一些名利以外的理由。


美國近代史上著名的銀行家和金融巨頭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P. Morgan)一生收藏了無數的藝術精品,20世紀初,他擔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主席,大力提倡商界的藝術捐獻,對美國公共藝術事業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當我們追溯摩根的成長歷史,會發現年輕時的他曾在歐洲修讀藝術史,遍遊當地的美術館、畫廊以及文化遺迹。憑藉對文化藝術價值的了解和認識,摩根自然地成為了美國近代文化藝術發展過程中重要的資助者以及推動者之一。


由此可見,商人們推動文化藝術的發展,有時更需要建基於某種個人的因素,比如自身對文化藝術的認識,又或與藝文界人士建立的人際關係,這在澳門目前新冒起的藝文資助者身上亦可見一斑。時至今日,美國非牟利藝術機構在談論如何爭取商業及私人贊助時,仍然相當重視如何與資助者建立一種相互理解的個人關係,並透過早期的熏陶培養未來的資助者,可見商業與藝術的成功結合,其實具有相當人性化的一面。回到澳門的現狀,商業與藝術的聯姻不過尚在起步的階段,建立商界和藝術界之間更多的相互認識和對話,或許總可以讓本地文化藝術的生態變得更為多樣,也更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