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譚智泉

劇場導演,小城實驗劇團藝術總監,曾在上海及柏林居留及工作。近年作品包括《時先生與他的情人》、《肺人》。


空虛和新穎的「文藝生活指南」

2018年12月 | 第三十期

譚智泉附圖.jpg


最近出差到北京排練一部將於年底演出的舞台劇,這是本人繼2011年後再次長駐內地城市生活,趁機好好感受當下內地一線城市的文化氣息。看看雜誌或App搜尋上有甚麼有趣的活動推介,沒想到撲面而來的是一堆話劇演出訊息。以往內地戲劇給人的印象也許是比較偏向傳統,多演經典劇目,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國家話劇院等國有劇團,早幾年還試過《雷雨》進校園演出,台上演得正投入之際,台下觀眾卻因為演員表演太過誇張、說話聲調不像人話而紛紛大笑的笑話。雖然在作家已死,劇院無力翻新的現狀下,眾多舊式傳統作品的確已和當下脫節,無法跟得上日新月異的生活步伐,但近年來隨着北上廣深快速發展的際遇,各大城市的文化設施不僅在數量上有突飛猛進的增加,積極參與文化活動的居民人數也大幅增進。

 

但到底所謂的文化活動人口從何而來?真是我們腦海中馬上會浮現的一批知識分子,或是在演後座談上問出各種奇怪問題的大學生及文藝青年?

 

令人意想不到卻又在情理之中的觀眾群,其實是一般手拖手尋找約會地點的情侶。在港澳好像很少聽到男女拍拖會特意選擇去劇場看一場話劇,但在內地這個選項卻愈來愈普遍。隨便翻開一本時尚雜誌,很大機會看到關於話劇報導的專訪,關於導演演員的訪問等,大大增加了話劇在當今市場上的曝光率。更有趣是在情感專欄上也能看到話劇的蹤影,譬如有關於「姑娘最喜歡的約會地點」時,觀看話劇演出居然排名第四,擊敗了電影院和酒吧,成為京城最熱門的約會場所之一。推介的原因之一是由於話劇更能顯出作為男性的品味,門檻有高有低,網媒通常會先推介大眾去看像「開心麻花」這樣入門級別的戲劇,再慢慢進一步看其他獨立劇團的作品。

 

從看戲到做戲,內地的戲劇生態圈都被此類「文藝生活指南」的觀點影響,我自己最近也在朋友圈撰文,書寫自己關於對馬上要導演的作品一些感想,這些感想之後會被不同的購票網站轉載到劇院的官方帳號上宣傳。然而近日我卻因為這篇感想文,收到一名戲劇圈內的製作人訊息。他在看過我們的演出資訊後,建議我們應做一篇更具深度的採訪文,或創作人的訪談等在下兩周宣傳,但定位是一定要再文藝些。我問道怎樣為之再文藝些?對方的回答是:「因為北京有很多不同類型的觀眾,如果你的戲是希望吸引真的喜歡藝術的人來看,而不是一般來看熱鬧的人來看,宣傳文字和內容千萬不要寫得通俗,要往創作人的心裡寫,那怕是沒人明白你說甚麼都可以。這樣反而會更有賣點,吸引到更多真的感興趣的人來看。」換而言之,不怕你演的內容我們看不懂,怕的就是太知道你要演甚麼和說甚麼,這樣反而會沒有驚喜。

 

收到這樣的建議,也算是一種欣喜,雖然遠沒能表達甚麼所謂的「自由思想」,但內地的戲劇似乎在漫長的發展道路上,終於找到一個相對而言較能自在地展示想法的平台,「自在」是創作人只需要做你自己想做的事,說你自己想說的話。當然到頭來大家都知道一切都會被裝進一個叫「文藝生活指南」的籃子裡面販賣,所以都會作出自我的選擇,到底要成為一個怎樣的創作人,才能一直叫座或叫好。為了經濟能一直轉動,我們需要時尚作為文化,我們的時代需要藝術,藝術變成一門生意,藝術就是金錢。誰能成為藝術界的愛因斯坦,或許是下一個能破壞這一切日新月異的空虛和新穎的創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