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徐欣羨

電影導演,2012年憑紀錄片《櫃裡孩》獲得「2012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評審大獎,並獲邀在亞洲及歐洲多個影展放映。其後赴香港演藝學院修讀電影製作碩士課程,畢業作品《小學雞大電影》入圍2013年「香港亞洲電影節」。紀錄片《荒蕪中栽花》獲得「2014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評審推介獎。近期作品《骨妹》獲選為「第一屆澳門國際影展」競賽影片,獲得「澳門觀眾大獎」,亦獲「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兩項提名。


Pitching對新導演的重要性

2019年02月 | 第三十一期

甚麼是Pitching?如果直接打開中英詞典搜尋,會出現投球、傾斜等字眼,但今天要講的Pitching並不是這些,我們要講的是電影項目的Pitching。


廣東話中有一個很類近Pitching的講法,就是我們所謂的「sell橋」,意思是把我們的一些點子賣出去。


那為甚麼Pitching對新導演來說是那麼的重要呢?原因還是離不開錢。眾所周知,拍攝電影,特別是劇情片,無論是長片或短片,都牽涉到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美術道具等,所以資金充不充足,會影響到影片的質量和拍攝的手法。而當新導演想要嘗試拍攝自己的作品時,其實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Pitching。這裡所講的Pitching,不一定是指對投資者或政府資助單位的Pitching,我講的是先要說服身邊能來幫忙的朋友。電影是一個團隊的工作,有少數導演也許能用極少的人手來完成作品,但大部分導演還是需要整個團隊來共同完成作品。因此,如果最先只是導演有一個點子,而她/他又不是編劇,在甚麼都沒有的情況下,導演至少要有說服編劇的能力,來讓編劇參與到這個項目。再來就是要讓項目推動,行政上的東西,最理想當然是由監製去執行,但其實要為作品找到合適的監製,最先還是要由導演來把點子說給監製聽,讓監製覺得這個項目可行,那才有可能有監製的加入。


假設我們過了第一關,找到了一兩個伙伴在身邊為這個項目一起打拼,但接下來要對一些外面的人,說服他/她們這部電影或短片值得被拍出來又是另一個問題。如果是短片的話,由於只有很低的發行可能,所以大部分只能向政府拿資助。台灣、香港等鄰近地區,均有一些短片的輔導金,而澳門的短片輔助相對比較少,但澳門文化中心也有類似的資助,每年都有一次的申請機會。這些申請,大多是要先投企劃書和劇本,再來就是要面試,向評審講述你為甚麼要拍這個故事,這個見面過程就是我們說的Pitching。每個機構的資助都有不同目的,例如是要有地方特色,或是有某種主題,對症下藥才有更高的可能性。而評審每個人都有不同口味,如果要因為遷就評審而改變初衷,效果可能適得其反。特別是這種沒有商業考量的資助,說出自己為甚麼一定要拍這個故事,而且為甚麼拍的人非你不可,往往是致勝關鍵。


至於長片的Pitching,因為投資額較大,大部分也會有商業考量,簡單來說就是有投資和回報的問題。更直接的說,除了之前短片的為甚麼一定要拍外,還要告訴對方有甚麼人會想要看。就算不是商業片,每部電影還是有它的目標觀眾,如果只是想滿足自己,那花幾百萬自娛是很難說得過去。再者,長片的遊說工作是持續性不是單次性的,就算已經有投資者,接下來要怎麼確保你的作品在整個製作過程不被干擾,或說服別人跟隨你心的方向,這將會是漫長的戰役。


我相信每個導演都有不一樣的長短處,也許Pitching不一定是導演的長項,但其實很多導演前輩還是持續經歷着這些東西。如果拍電影真是你很喜歡的事情,那麼為了能創作電影而努力,我相信還是十分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