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何家政

拍板視覺藝術團監事長,《堂口故事1》參與導演之一,亦參與策劃《堂口故事2──愛情在城》及《堂口故事3──心亂疑城》。其中《堂口故事2》獲得葡萄牙AVANCA國際電影節國際長片特別表揚獎,並獲邀參與日本東京及大阪之影展。


電影的三角關係—影評的重要

2016年04月 | 第十四期

02_何家政_01.jpg


2016年1月30日於「戀愛.電影館」舉辦了一場專題講座「電影 X 評論 X 觀眾:電影的三角關係」,邀請了香港影評人喬奕思主講,筆者有幸參與其中,獲益良多,亦讓筆者有機會重新整理關於電影評論的思緒,期望本澳有更多人參與影評的討論。


一般而言,無論是商業電影或是藝術電影都可視作「電影創作」,而「電影創作」與「電影理論」和「電影評論」三者其實有某種緊密的聯繫(如圖所示),一般大眾最常接觸的是商業電影、電影評論及電影獎項三者。其中,商業電影的影評對大眾/流行文化的影響較多,而影評人又會借用一些電影理論作為解拆電影的工具,即使表面看不出來,但影評人背後必定受到電影理論或多或少的影響。


「電影評論」只是一個極為攏統的總稱,一般而言可細分為四類:


電影觀後感(screening report):就像是中學生或大學生的課堂作業,就電影的主題和形式進行討論,盡量避免太主觀和太個人品味的討論。


電影評論(movie review):就像是報紙專欄或電影指南推介的文章,這類文章是最大眾化的文章,並假定讀者沒有看過該電影,內容多為闡述該電影的部分情節或相關背景。


理論文章(theoretical essay):就像是博士論文般的理論文章,甚至可擴大發展成一本書,可就單一電影文本作深入討論,或是就一系列的電影文本橫向地與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哲學、電影工業內部結構等作聯繫去深入討論,作者假定讀者已經對具體的類型電影、電影史、哲學或電影產業等有足夠了解。


評論文章(critical essay):集中討論單一電影文本的長篇文章,介乎於電影評論和理論文章之間,作者預設讀者已經很熟悉該電影,不再詳述該電影的故事情節,集中討論該電影當中的一些細節,例如某一場景的燈光手法、拍攝手法、某角色的內在轉變、導演技巧或其創作軌跡等。文章也可能會就兩部電影或以上作互文比較。


或許大部分人會視「電影評論」為對電影的「評價」,但其實還有「詮釋」的作用。「評價」涉及品味和喜好。「詮釋」則與追尋意義有關。部分影評文章屬於借某電影去詮釋影評人個人的想法,因此可把部分影評文章視為獨立於電影之外的文學作品來看待。


「電影評論」之所以重要,因為它會影響某一國家或地區電影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風氣,進一步構建出自身的文化和歷史觀;另一方面,對電影創作人而言也極有幫助,可讓創作人在創作之初就有了許多參考、創作意念得以累積、藝術水平也會進一步提高,最終使某電影作品或創作人在歷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