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澳門歌手鄧志峰:不讓網路洪流淹沒、洞察市場、與不同類型樂人共同合作

2018年12月 | 第三十期
文/張書珩

WeChat 圖片_20181203123426.jpg  WeChat 圖片_20181203123422.jpg


鄧志峰,澳門創作音樂人與演奏家,高中開始接觸音樂,大學時期選讀澳門理工學院音樂教育系,不僅專注投入音樂創作,也曾將自身專業才能應用至教育產業,他當過音樂老師,將自己的音樂創作和表演技能帶到小學課堂當中。同時作為暖巢廠牌的主理人的他,近兩年透過數位上架方式,發行了首張個人EP《珍妮花》。


選擇對自己較具優勢的平台合作


鄧志峰的歌曲在付費下載平台如:Bandcamp提供販售,也能在Apple Music、Spotify等串流音樂平台收聽,他表示:「作為音樂人,自己在選擇合作的平台時,會考慮哪個平台更有助於作品宣傳,而平台的用戶多寡是一個參考指標。除此之外,平台若對音樂人有所賞識,進而支持推薦,這也會擦出某種合作的火花。」


鄧志峰還認為,在這個數位洪流時代,網路隨時都能聽到不同音樂,許多資訊、歌曲「滑一下」便船過水無痕了,要讓自己的作品被充分注意,音樂人從選擇平台至發佈方式都需對市場生態擁有充分的洞察分析。「當今音樂隨手可得,若音樂人將音樂放上網路之後不做任何宣傳推廣,就是石投大海的行為,這時音樂在網路四通八達的世界裡,亦容易流為附屬品。」


廠牌與音樂人實力不分軒輊


數位發行普及以前,音樂人需要簽約唱片公司才能進行發片,網路突破了疆界,每位聽眾各自有不同途徑接觸音樂,不再僅需要仰賴實體CD,這種不再只有單一選擇的現象,也改寫了廠牌與音樂人的發展關係。「音樂該如何在網路上做推廣,有效引起聽眾關注,是音樂人與廠牌同時會面臨的問題。」鄧志峰形容,從主流唱片公司、中小廠牌或發行商到音樂人本身,都會希望他們主推的音樂達到具成效與力度的傳播。


鄧志峰認為當今的廠牌與音樂人其實已經轉變為「各取所需」的夥伴關係,不分軒輊。當今的音樂人可以自己做數位發行,自己在平台上註冊帳戶,將歌曲上傳到音樂平台,毋須透過廠牌。就廠牌經營而言,會需要注入有實力能產出優質內容的音樂人,「廠牌與音樂人的實力相當,但是就合作層面來說,雙方團隊所具備的專業技能也已互為平行,因此多採各自分工,一齊共同完成演場會或音樂宣傳行銷活動。」


音樂的原創精神愈顯可貴


聽音樂這件事因數位傳輸而變得更加便利,透過聽眾在網路上分享、互動,社群網路的推薦演算機制,均有助於開拓音樂人與不同界別產生連結,不過,對於這種現象鄧志峰提出了觀點,「音樂人在創作音樂上,會面臨兩種情況:繼續保持音樂的原創精神與純粹性,或者,創作迎合觀眾、製造話題的音樂。網路上流傳許多充滿記憶點的洗腦歌曲,如:PSY《Gangnam Style》、《勸世寶貝喵喵的喵電感應》、拾音社《Kiss Kiss Kiss》,這些歌曲確實成功引起了話題與聽眾熱烈討論,但其音樂性是否真的具有高度水準,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他補充,一個有熱忱信念,致力產出維持音樂原創性的音樂人,除了創作能力,若想得到更多關注,也需了解市場、公關操作、團隊管理與項目企劃。


數位時代,不同類型樂人開展更多合作

 

被問及數位當道的發行趨勢對音樂人的影響,鄧志峰反思目前澳門音樂生態的概況,「嚴格來說,澳門欠缺一個屬於澳門自身的音樂市場」,致力推廣澳門音樂,在音樂圈行之有年的鄧志峰有感說道。「如何令澳門本地觀眾主動認識澳門音樂文化,熱愛這裡的文化產物,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目前仍在台灣就讀表演藝術碩士的鄧志峰,未來主要的規劃是發行首張個人粵語專輯與兒童合唱團作品集,「這些兒童其實是我的學生,音樂元素會融合流行、古典與實驗風格。」他表示,自己想打破一般世俗對兒童合唱團的印象,因此樂隊陣容也邀請不同樂手合作,期望在這個計劃中找到創新的音樂表演模式,在聽眾的心中留下一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