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李英維:畫出澳門的光與感

2016年04月 | 第十四期
文/梁雄業、楊嘉欣

劉志強:音效也是一門專業莫倩婷:為澳門開拓更廣闊的戲劇種類

 

澳門八十後油畫藝術家李英維,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畢業後即活躍於澳門以至大中華藝術界,事業穩步上揚,面對今天紙醉金迷的澳門,李英維以熒光色作一主調,記錄著當下這個社會。

 

李英維的畫室位於舊樓一個閣樓單位,呈三角型的那種,傢俱不多,沙發、茶几,亂放的畫具,香港女星謝安琪的大頭油畫放在當眼處,很隨意,卻不突兀。

 

李英維的工作模式亦然,星期五、六、日在畫室開班授徒,學生多是口耳介紹而來,辦公時間則到中學教美術史,剩下則用在作畫與睡覺。「有沒有私人時間?我休息時也是在畫畫,沒有分得那麼清的。」李英維道。

 

李英維已有自己的畫室,藝術事業漸上軌道,看似順利,其實一切都是李英維的刻苦經營。李英維家人亦是畫家,故自幼得以習畫,由最初接觸粉彩、水彩、廣告彩仍未滿意,到最後接觸油畫才令其駐足。

 

「粉彩顏色太鮮豔了,水彩我又略嫌不夠重量,油畫則剛剛好,也是我最熟練的技法。但說到底,材質只是其次,重點始終是希望表達的東西。」李英維說。

 

可求學時期,李英維其實壓根沒有想過投身藝術事業,只當作一門興趣,因為讀書成績不佳,李英維更嘗試投身電腦砌機及搬運行業,惟中學畢業時得到本澳藝術家黃家龍引介,最終認清志向,投考內地著名藝術學府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生活終得到轉機。

 

「當時只知道自己喜歡畫畫,奈何讀書不成,洋文不好,澳門亦沒有只專注藝術創作的學科,故一知道內地有地方可給我整天只管寫寫畫畫,就立刻投考了。」李英維道。

 

初到美院,人生路不熟,李英維指內地訓練方式與港澳訓練方法大大不同,主要以工藝式教學,創作思維則較少。

 

「記得當時每周都有功課,每天不是作畫就是睡覺,思考空間不多。有好有不好吧,但很多時候想法是有了,但也要有相應的技巧才能將之呈現。」李英維說。

 

2008年畢業後,李英維遂回澳繼續創作,期間每每得到本澳各大展覽垂青,及後更得全藝社獎學金支持,於2010年再次踏足廣州美院修讀油畫系碩士,續向藝術深處進發。

 

「當時碩士是三年制的,頭一年會畫點人體等,之後兩年都會給你足夠時間創作,當時在學士課程所鍛煉的技巧就能派用場。」

 

李英維碩士畢業後,即回澳開設畫室,當起全職藝術家,創作教學雙軌並行。「我喜歡畫畫,但我知道要維持這個興趣,就得有穩定收入,我能做的就只有教學了。幸好澳門地方小,早上教書下午就能回畫室創作,不過幾十分鐘車程,亦是這樣的便利,令我留在澳門。加上現在澳門走向國際,作品亦能在大中華地區以至世界發表。所以駐足在哪也好,有好的作品就沒關係了。」李英維說。

 

李英維在學期間常到處作風景寫生,本以為自身喜愛自然之物,但畫著畫著發現真正喜歡的不是物件本身,而是投射在物件上的日光,亦萌生日後李英維的創作方向。「當時覺得光線,很特別,很能代表一個時代,現今每個人外出待家都看著電子顯示屏,就算現在訪問亦受著白光燈的照射,我們的生活已在光線的形塑之中。」

 

故李英維於2011年展出的首個個人油畫系列《交感》,就是以光線投入空間後所產生的關係作一主軸,之後的《迴聲》系列,則反過來以光線投射反向製造出空間。最近更屏棄空間概念,以類近3D的跨時代點線面作畫,進一步展露自身對當下社會與光線的關係。「目前的畫風,《交感》系列又好,或現在的虛擬體亦好,更會趨向以熒光色調作主軸,因為我覺得這就是澳門當下的顏色,賭場、紙醉金迷、高科技產品,形塑出我們目前的文化,亦希望將這種文化以藝術的方式記錄下來。」

 

多年來默默耕耘,對作畫之愛似乎從未歇息,是甚麼東西一直推動?「其實都只是希望有空間想想東西,但不是用口,而是將之畫出來而已。」李英維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