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林逸欣

畢業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現為文字工作者,旅居英倫地區。曾參與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的中國繪畫展覽籌辦。亦擔任倫敦佳士得藝術學院的中國藝術課程講師,並為數家華文藝術雜誌之海外特約撰述。


創意與生活的交融:2016年倫敦設計節

2016年12月 | 第十八期

03_林逸欣_01.jpg


之前筆者在本刊曾介紹倫敦工藝週(London Craft Week)和克拉肯威爾設計週(Clerkenwell Design Week)的活動內容,帶領讀者約略認識倫敦的創意風貌。然而九月底登場的倫敦設計節(London Design Festival),更是把該城一舉推向全球設計之都的高峰狀態。尤其今年隨之首次舉辦的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不論在規模或內容上,都締造出驚人的成果佳績,吸引世界設計迷的熱切目光,再次證明倫敦文創產業的活躍興盛。


倫敦設計節


創立於2003年的倫敦設計節,不同於一般的展覽陳列,僅限於單一場地或是機構組織。在主辦人John Sorrell爵士和Ben Evans的領導下,該活動集結設計界的各方人馬,從博物館、學院、到商家和個人,企圖以多元豐富的展示型態,來彰顯倫敦的創意活力。以今年為期九天的節慶為例,便有超過500項活動同時在進行著。這次主辦單位以V&A博物館為主題展館,並搭配其他的衛星展場與購物小區,如Bankside、Brixton、Brompton、Chelsea、Clerkenwell、Islington和Shoreditch等區域。讓倫敦頓時成為一個無邊界的設計場域,各類作品有如百花齊放般地在四處搖曳生姿,更讓民眾得以方便融入參與。


就像在泰晤士河沿岸的Bankside設計區裡,便有Tate Modern和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的當代設計展。位於南區的Brixton,是近年來嶄新崛起的創意中心,本次即以公共藝術和裝置作品為主。另外向來以高端層級聞名的西倫敦Brompton,是以V&A博物館為展示主軸,發表一系列的工藝陳列與討論講座。同屬西區的Chelsea,則以其室內設計、傢俱裝潢和生活器具的豐富變化,吸引不少同好登門鑑賞。以結合老舊建築和新式設計出眾的Clerkenwell和北區的Islington,這次也趁勢推出不少設計店面與新穎產品,獲得觀眾一片好評。連續八年積極參與的Shoreditch,該地充斥著東倫敦的前衛設計理念,亦讓眾人的目光難以停歇。


倫敦設計雙年展


為了擴大倫敦設計節的策展視野,並加深與他國主要城市的聯繫往來,本屆主辦單位便師法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的運作模式,提出以國家為參展單位,企圖展開全球性的設計對話平台。特別今年是英籍哲學家Thomas More(1478-1535)所著之《烏托邦》(Utopia)的500周年紀念,這本講述社會理想國度的小說文集,也便成了本年度的展示主題。在「設計烏托邦」(Utopia by Design)的概念之下,大會共邀請37個國家的設計師和創意人,以各自的美學思維和理念價值,來探討不同的文化團體是如何對烏托邦有著異質想像,更藉之探詢為當代或未來民眾增進福祉的可能性。


例如在華人地區,便有來自中國內地「DenCity─A Reachable Utopia in Shenzhen」的裝置作品和台灣「Eatopia」的視覺展示和食物設計。前者是由建築師劉曉都所策劃,期待以通過高度集約式的社區營造方式,來解決當前的生態環境問題。而後者則由曾熙凱、吳雅筑與張雅筑等人,試圖以飲食呈現和劇場模式,探索該地歷史上的族群衝擊和融合過程,希望開啟台灣文化的另一種未來想像。由此我們可以看見倫敦設計節,正透過多方的機構展覽、商務合作與活動宣傳,逐漸結合各類藝文單位以便擴增厚實其文創影響力,期待來年有著更多新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