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鄧曉炯

寫作人、文化評論人,曾獲澳門文學獎、澳門中篇小說獎,出版作品包括:小說集《浮城》、《刺客》、《迷魂》及評論集《有感爾發》,其中《刺客》、《迷魂》等小說被翻譯英、葡文出版,過往亦涉足戲劇創作,作品包括:兒童劇《魔法寶石》、《反斗西遊記》,澳門民間傳說系列《石獅子》、《許願靈猴》及改編劇本《女帝奇英傳》(梁羽生)等。

澳門電影──慢慢來,比較快。

2016年08月 | 第十六期

01_鄧曉炯_01.jpg


五月底時,筆者有幸參加了澳門筆會舉辦、一連三場的「編劇工作坊」講座,幾位來自內地學界及影視業界的導師們,分享了影視劇本創作的理論、經驗和技巧,可謂受益匪淺、感悟良多。


近年澳門電影似有不錯的發展勢頭,政府推出了不少資助計劃,加上小型藝術電影院投入使用,甚至坊間不少社團機構也紛紛舉辦微電影或短片創作比賽,幾年間陸續有不少澳門人創作影片,澳門電影的「出生率」和「能見度」確實有所提高。誠然,在如今「影像世代」的背景下,隨著拍攝設備的成本不斷下降、拍攝技巧的不斷提升,較於撰寫中、長篇文學作品,拍攝一齣幾十分鐘或一、兩個小時的影片,相較起來更「見效快」,而且也較易被大眾接納(相對說服大家去讀一本十幾萬、幾十萬字的小說,看齣一個多小時的電影要簡單得多了)。但從長遠角度而言,要讓澳門電影真正扎根,恐怕在「見效快」之餘,也有不少地方需要「慢慢來」。


今年六月在滬舉行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請來國際名導李安先生,他以嘉賓身份出席的「票房即將超美國,成為『老大』還差幾件事?」論壇活動,成為本屆電影節上最熱鬧、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略聽李安在論壇的發言,歸納起來大抵可總結成一句話:「不要急,慢慢來」──李安提醒內地的電影人及投資者們不要太浮躁,不要只想著搶錢搶明星,還有年輕的電影人也不要太急切。「希望讓年輕人慢點成長、讓一切自然發生,千萬不要揠苗助長」。李安呼籲內地的電影人們「先把基本功學好」,當然,這「基本功」包涵了電影各個層面的專業細節。


李大導的建議,其實對澳門也同樣受用,比如電影產業的關鍵一環──劇本。雖然此前筆者也寫過小說和舞台劇本,但參加完上文提及的「編劇工作坊」之後,亦深深體會到,編寫影視劇本是個全新天地(其實,若再細分的話,撰寫電影劇本和電視劇本其實亦大有分別)。相對於較個人化的文學寫作領域,編寫影視劇本,更側重技術層面,也需要團隊合作,因此也就更需要鍛煉的機會,澳門要培養自己的影視編劇,恐怕是遠遠比提供資助、舉辦比賽更為複雜的事情。事實上,除編劇之外,諸如燈光、攝影、混音、美術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都需要有成長的環境、磨練的平台,澳門本土電影究竟能走得多遠、多穩,關鍵在於這「澳門電影」四個字背後,到底有沒有相應的一批本土人才,以及這批人才能否找到令其施展所長的真正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