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何家政

拍板視覺藝術團監事長,《堂口故事1》參與導演之一,亦參與策劃《堂口故事2──愛情在城》及《堂口故事3──心亂疑城》。其中《堂口故事2》獲得葡萄牙AVANCA國際電影節國際長片特別表揚獎,並獲邀參與日本東京及大阪之影展。


澳門製造的力量

2016年12月 | 第十八期

02_何家政_01.jpg


近期最讓澳門電影人雀躍的消息,當然是由本土導演孔慶輝執導的短片《撞牆》入圍第53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直至截稿日為止仍未知道能否得獎,如能獲獎將是澳門電影的大喜訊。在拍攝《撞牆》之前,他曾參加過「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內的「極拍48小時」活動,憑創意作品《凌晨》獲獎;於2015年「澳門製造單元」發表了兩部短片《媽媽的舊情人》和《香戲》,在敍事結構上作了多方嘗試。《撞牆》在敍事結構、鏡頭設計及美術方面都明顯進步了不少,亦讓人期待他嘗試拍攝劇情長片。


從2007年開始,澳門文化中心舉辦的「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其中的「澳門製造」單元,每年均吸引大量澳門本土電影人參與,成為本地電影愛好者的年度盛事,更是每年本地電影作品發表的重要平台。「澳門製造」單元可說是澳門回歸以後,推動本土電影發展最大的動力之一,而且兼具廣泛性,包括紀錄片、劇情短片、動畫等不同片種,在數量和質量上均逐年進步,尤其對本澳紀錄片發展影響深遠。由2007年至今已資助過約50部紀錄片的拍攝,參加者不但獲得製作資金,還可獲得拍攝指導的專業意見,使本澳湧現出大批紀錄片人才,包括:何穎賢、劉善恆、張健銘、陳雅莉、林鍵均、何飛、António Caetano Faria、徐欣羨、何威、陳子揚、黃敬騰等。也產生了一批優秀的紀錄片,包括:《女移工》、《舞•價值》、《2200KM》、《我留級了》、《十次方》、《時間遊》、《二度空間》、《櫃女孩》、《豬排包搭咖啡》、《美人魚》、《荒蕪中栽花》《字裡城間》及《高山低谷》等。


主辦方由2012年起,重新定位名為「澳門影像新勢力」,將資助範圍擴大至「劇情短片」及「動畫」,開放更大的空間予電影人作更多的嘗試。在「劇情短片」類別至今已資助過多部作品,當中包括《壞女孩》、《兩個葬禮一套電影》、《上膛》、《世界變了樣》、《在我變醜前請你愛上我》、《媽媽的舊情人》、《牛奶計劃》、《撞牆》、《龍友》及《七月燒衣》等,培育了一批本澳電影創作人,包括:徐欣羨、何飛、勞嘉濠、李嘉偉、彭誌熹、孔慶輝、姚露欣、蔡嘉儀等。在累積經驗後,創作人可參與「公開組」或「進階組」繼續拍片之路。此外,除了對本土電影的推動之外,「國際電影精選」每年也為本土觀眾推介世界各國的優質電影,題材廣泛,擴闊了觀眾的眼界。另外還有「亞洲電影觀景窗」及「動畫大放送」等電影節目,提供觀眾一般商業電影以外的選擇,推動了本澳電影多元發展。


過去十年裡,澳門文化中心除了提供部分創作者資金與專業人士的指導,還提供放映場地和座談會,讓創作人與觀眾和評審團面談等,對培育本土電影創作人及開拓電影觀眾的貢獻有目共睹。另外由文化局推動的「電影長片製作支援計劃」及「粵港澳電影創作投資交流會」對本土劇情長片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承托作用,讓劇情短片創作人有機會拍攝長片、繼續發展,可見穩定而健全的電影產業和電影文化政策相當重要,亦期待政府除了在前期融資提供機會外,亦能延伸至後期製作和海外發行,讓澳門電影穩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