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PT

陳夏民

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有一種聲音正被聽見——談台灣的獨立出版現象

2015年03月 | 第三期

由於言論自由與市場高度競爭,台灣出版品的質與量始終在華人世界佔有一席之地,無論整體書市業績是否下滑,各家出版社新書依舊絡繹不絕,各式出版品在各書店同台較勁,為書市灌注滿滿的生命力。


相較於歐美人士紛紛投入獨立電子書出版,台灣素人作家以琳瑯滿目的各類紙本出版品投入市場。以往,想要自費出版一本書十分困難,不僅得花上許多功夫,更得要投入一筆資金。但近幾年,由於台灣出版業從前端的編輯、設計,一直到後端的印刷、經銷,每一環節都已經成熟(有些甚至可以直接發包),加上文稿的電子化製作及獨立書店的普及,促成許多素人作家投身獨立出版的行列。


如今,出版社越來越多、加上網路搜尋之便利,讀者已經不像過去一般,只會支持某一個特定出版社的書籍。但是獨立出版卻反其道而行,讓讀者追著品牌跑,或是會固定收藏出版品。這樣的現象其實與獨立出版的限制有關。


獨立出版與一般出版社最大的差異,是資源短缺,也因為獨立出版人理想高,為了顧飽肚子,只好身兼數職,在行銷上往往力有未逮,多半只能透過網路來推動,較少在店頭製作文宣品或是特殊陳列。而社群網路的高度使用,不僅讓獨立出版突顯品牌特色,更有許多如幕後花絮般的文章可供讀者理解一本書的製作,讓分散的讀者透過網路而得以凝聚,成為具有消費力、可以一起討論品牌活動的粉絲。由於獨立出版與網路族群關係密切,讀者群往往是高度使用網路的年輕族群,這也是與傳統出版社不同之處。


獨立出版在年輕讀者群之間興起一股旋風,儘管銷售數字未必能夠登上暢銷榜,但也日趨穩定,在某一類別中,甚至突圍而出。也因此,主流通路(大型網路商店、連鎖書店等)也開始注意獨立出版的發行,有時甚至會將獨立出版品列為當月選書,推薦給讀者。


前面提到,獨立出版者最欠缺的便是資源,也因此曝光有限,無法從事需要花上高成本的展售活動,如國際書展等。四年前,四家獨立出版社(一人出版社、南方家園出版社、香港的點出版,以及筆者的逗點文創結社)合作組成「讀字去旅行」參與台北國際書展,以「書展中的書展」自居,同時協助其他獨立出版者上架,終於以中型攤位的規模成功搶灘,也因為每一年都有特殊主題企劃(機場候機室、復古車站、小宇宙、原始部落等),吸引了媒體主動報導,搖身一變成為每年台北國際書展的最大亮點,同時也吸引了不少來自香港、中國的獨立出版人參與,攤位業績更於2014年突破100萬台幣。


獨立出版品的活躍,其實不僅帶來商業價值,更讓出版面貌出現革命性改變。兩年前,逗點文創與一人出版開始的「午夜巴黎計劃」,首創跨出版社行銷合作的模式,不僅創下佳績,也讓台灣出版業開始思考「跨出版合作」的可能。「午夜巴黎計劃」只是一例,台灣的獨立出版人不僅分享資源,彼此也會提供協助並交換心得。


下一次,當你走入台灣任何一家書店,不妨請店員推薦幾本獨立出版品,透過閱讀,直接感受一個社會的多元聲音,如何透過獨立出版來抒發。我相信,印量相對稀少的獨立出版品,將會是台灣行中最值得收藏的紀念品。